校友返校传经验 师生分享拓思路
3月29日,化学院迎来了两位来自报业传媒行业的校友——99级应用化学专业的伦少斌师兄,现供职于广州日报,曾获得“广东省新闻奖”;02级有机化学专业硕士胡智勇师兄,现任南方日报佛山工作室南海联络站站长。
化学院党委书记符若文教授、副书记孔晓慧老师以及研究生辅导员李慧敏老师和两位校友共进晚餐,符书记热情地接待了两位校友,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事业上有更大进步,同时希望两位校友常回母校走走,回学院交流经验。晚餐后,在丰盛堂会议室,两位校友与宣传小组的老师同学们举行了交流会,热情分享了他们的丰富经验,并对宣传小组的写作定位,采访技巧,甚至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在场的师生获益良多。
有关采访的问题,伦少斌师兄给小组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因为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话题,只要抓住一个突破点,就能获取需要的重要信息;其次是礼貌相待,看场合说话,把握时机。此外,两位师兄还特别强调了访问灵活性的问题,这也是在场同学们受益最多的。
作为一个专业的记者,胡智勇师兄以我院近期的“名誉导师聘任制度”的建设为例,即场分享了他的思路。他说报道要从对高校教育制度的影响来看,从对大学生发展方面来看,从对企业发展战略来看,挖掘其中的利弊实虚,引起社会对这种新模式的关注。
关注社会发展,关心群众利益,揭露黑暗弊端,弘扬上进思想——这都是新闻的价值,记者的笔就是要敲响社会的共鸣;框框条条,形形式式,只会给人以浮夸吹嘘的印象,也是对事实的不尊重,切忌“高,大,全”。两位师兄总结的关于新闻写作的专业性见解,又何尝不是踏踏实实做人的道理呢?
当晚气氛轻松活跃,宣传小组的师生们就不同问题跟两位校友取得了良好的交流。师兄们还鼓励宣传小组的首批成员要树立精神、打造形象、积极创新、自主策划,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能力,并把这良好传统代代相传,使在场的师生都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院宣传小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