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领导回访名誉导师

座谈交流

参观合诚公司的实验室

介绍公司产品

合影留念
2007年3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在中大率先建立了名誉导师制度——聘请八位对社会突出贡献的知名企业家,担任高年级本科生的名誉导师,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工作的有效指引。过去的半年里,在学院领导、各名誉导师及其企业的殷切关怀下,这项工作的开展已初现成果。我院各专业同学都得到了诸多机会,包括与名誉导师座谈交流,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同学们在课堂之外得到了知识的丰富和扩展,名誉导师制度也得到了实质性的充实和完善。
半年成果 总结回顾
在11名同学近两万字的实习感言里,写满了收获、领悟、体验与感谢,蒋总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大家的认真和用心超出了他的期望,同学们能从短短两周半的实习中学到有用的知识经验,这就是对合诚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负责这次实习的人事部邹经理总结这次的实习时谈到,合诚的初衷是让同学们在短期时间内体验企业文化,在以后的就业规划中,学会判断一个企业,学会自我定位和最优选择。这些知识与技术知识相比,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加需要的。
畅谈体会 交流经验
这次回访中,符书记向蒋总征求了关于名誉导师制度的意见,在座嘉宾就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都肯定了这一制度的创新性和合理性,他们认为,体验企业与校园文化的差异,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必修之课。
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通过企业这一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有着独特意义。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学习做人做事,这样的教育是一种亲身经历后的学习,社会现实与自身理想的碰撞和落差,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比较思考的最佳动力,通过这一渠道,大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寻找自身合理定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学院支持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感受企业文化,在第二课堂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对于学院教育而言,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也有助于校园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也是体现于规章制度之中。以合诚化学为例,企业一直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重点推行的“执行力”文化,都是合诚的核心精神。而“诚信、卓越、创新、沟通、团结、合作、守时、负责”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扩展和延伸,也与学校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相吻合。通过校园课堂和企业课堂的磨合对接,将第二课堂设在企业,学院将能培养出更加高质优秀的本科生人才。
对于企业本身,参与高校教育事业是企业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名誉导师制度到“合诚奖学金”的建立,体现了
献计献策 展望明天
对于下一阶段的名誉导师工作,蒋总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他建议增开企业文化专题性讲座,由学院同学提出主题,导师选择自己擅长的课题开设讲座,打破班级界限,让全院同学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符书记也表示,学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这一建议,扩充和丰富活动形式,在原有讲座、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参观、联谊等内容,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门,走入企业,学习知识,体验文化。
展望名誉导师制度的明天,符书记和蒋总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们表示,学院和企业都将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提供更加充足的学习机会,通过校园课堂和企业课堂的磨合对接,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推进社会知识的教育,加强价值观和德育教育,为化院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语
在这次回访活动中,学院领导和名誉导师对同学们的殷切关怀,让我们深深感动。希望化学院同学能体会领导和导师的谆谆教导,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成为校园内优秀的中大学子,校园外优秀的化学人。
(院党委学生通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