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科研,精彩人生——访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
2007年,我院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大批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许多同学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显示出了我院优良的科研氛围和研究水平。据统计,2006年我院获得“芙兰学生优秀论文奖学金”的文章总计有27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16篇;2007年则总计有44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17篇。在论文数量,尤其是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怎样才能做好科研?科研工作中又有什么样的艰辛和收获?师兄师姐的经验对我们又有着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化学院党委学生通讯组采访了几位在科研上有突出成绩,发表高档次研究论文的研究生,和他们一起分享科研道路的点滴经历和对学习、工作的看法。
做科研要努力,多读文献
“做实验其实是件很费时间的事情,所以要勤奋,要努力。”当问到做科研的感受时,李培源师姐笑着说,“我以前做实验都没有什么周六,周日的。”
今年读研二的李培源师姐在中大读完本科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到我院材料所读研,她从大四就进实验室做实验,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广东省科技攻关和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的科研工作,她从读文献开始,一点一滴的入门,在不断的学习和勤奋的努力下,实验不断取得突破。当谈到这些经历的时候,李培源师姐特别强调,做研究要多读文献,文献很重要,要虚心请教导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分析,去解决。当问到有没有在实验中遇到瓶颈问题的时候,师姐说:“大约在上学期的时候,有半年的时间吧,没有什么进展,实验遇到困难,
李培源师姐是材料所的06级硕士负责人,在学院研究生会担任文娱部部长,并在学校研究生会社交部担任职务,可是无论多忙,她总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科研上,而且对每一项工作都做到认真负责。
扎实的专业知识,辛勤的努力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李培源师姐研一综合测评成绩全年级排名第一,2006年至今在核心期刊(EI收录)上发表论文3篇,另有两篇英文投稿论文即将发表,并获得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三井化学集团奖学金。“工作积极主动,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李培源师姐的导
树立目标,坚持不懈
陈锦灿师姐是05级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做为从外校考到中大读研的学子,凭着对科研的热爱,在研一的时候选择了硕博连读。至今她已发表第一作者的论文9篇,其中博一发表论文4篇,博二时发表论文5篇,有两篇影响因子达到3.0以上,荣获2005-2006年度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2006-2007年度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三井化学集团奖学金。面对记者,师姐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她说,在刚开题的时候,由于是全新的实验,所以起初比较困难,有一段时期,也是有问题无法解决,向导师请教,查了好多资料,甚至借助网络,向网友请教,总之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当记者问到做科研的心得和体会时,师姐说,做实验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不能总跟着别人做,做一些低水平的重复,自己要计划好,也许做这个课题只有你自己才是最懂的,导师只是给你一个大方向。
“真的要打算读博,就要定一个努力目标,坚持下来,不要放弃,读博三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锻炼了自己,这三年还是很值得的。”师姐说。
“其实现在还是有一个问题,做了半年,没有解决,只好暂时放弃了。”师姐惋惜的说。从她的言语中流露出对科研的热爱。
充分利用中大优越的科研条件
夏雪奎师兄是05级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海洋微生物研究。已发表论文7篇,单篇影响因子超过3.0。所在课题组开创了海洋真菌研究的先例,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
对于现有的成绩,夏师兄谦虚的说,这是课题组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谈及在中大做科研的感受时,夏师兄首先赞叹的是中大的条件。第一,资源丰富。化学是个极度依赖文献的学科,而中大拥有的文献和数据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第二,仪器设备先进。第三,有高眼界的导师。许多人说,科研是件苦差,要拒绝太多的诱惑,面对太久的寂寞,而夏师兄对此却不以为然。他相信兴趣是个魔法师,能让生活开心起来。另外,课题组也尽量提供条件让大家出去放松。“其实实验室的生活还是多姿多釆的。”夏师兄说道。
夏师兄曾担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程小宁,毕业于郑州大学基地班,于03年保送至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硕博连读,跟随
与程小宁师姐的采访是在的实验室中进行的,当时她刚从家中回来,一下车就放下行李赶到实验室。程师姐把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两点:第一是勤奋;第二是多思考。做科研离不开大量的实验,但盲目于实验而不从中总结是无法成功的,多留意国际前沿发展能赋予思考以源泉,同时保证工作的创新性。
别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实验室生活在程师姐看来是种享受。她一直强调,其实科研很简单,始终对它保持一种兴趣,你就会热爱它!当然,自由的氛围也很重要,在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师兄师姐们勤奋努力的工作精神,对科研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科研,对化学的热爱,明白了光芒背后的艰辛,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愿更多的化学学子如他们一样勇攀科学高峰,创出更大的辉煌!
(党委学生通讯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