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院毛宗万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院毛宗万教授主持的《金属酶模型化合物的结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荣获一等奖,参加该项目的还有巢晖、计亮年、刘建忠、鲁统部、刘杰、高峰、陈小明、郑康成、黄锦汪老师。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特等奖2 项, 一等奖30 项,二等奖87 项,三等奖153 项。

  《金属酶模型化合物的结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项目介绍:

本项目属于无机化学学科,是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金属酶在生命各种生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金属酶模拟研究,对探索酶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发展无机医药试剂和仿生工业催化剂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针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研究,主要科学发现和创新点如下:

 1、创建了金属酶模型物的构建新方法。将功能化的环糊精与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组装成超分子金属酶模型物,实现了对金属酶活性中心、微环境及亚稳态结构的多重模拟,被认为是一种概念性的简化解决方案。

    2、创造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型多吡啶配体,研究了其金属配合物与DNA 作用机制。发现以DNA 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为靶标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钌(II)多吡啶配合物。首次应用密度泛函等计算方法,揭示传统生物学难以发现的新规律,为合理设计和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3、建立和发展了有机杂化金属酶模型物。通过把具有静电、疏水、氢键等弱相互作用的有机基团作为金属酶模型物辅基,大幅增强了模型物的生物功能,通过辅基调控,模型物实现了酶的部分选择性。

    4、直接开展对相关天然金属酶的功能化改造。对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化学修饰,探明了其催化性能改善的分子机制,创造性提出金属离子调控细胞的代谢途径,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本项目提出了金属酶模型物构建的新策略,发现了模型物功能化的新方法,获得了作用机制和规律性的新认识,促进了无机化学与生命医药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在化学国际权威刊物,如J Am Chem Soc, Chem Eur J, Inorg Chem, Dalton Trans, J Inorg Biochem, J Biol Inorg Chem 等发表SCI 收录学术论文193 篇,被SCI 论文他人引用2269 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作特邀及大会报告17次。项目期间,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 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汪洋书记为我院毛宗万教授颁奖(本图源自《南方日报》)

汪洋书记为我院毛宗万教授颁奖(本图源自《南方日报》)